close

通常澱粉食物吃下後會經過腸道消化酶的分解,轉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利用,依據澱粉消化的情形,分成:可快速消化的澱粉、消化較慢的澱粉及難消化的澱粉共三種。難消化的澱粉又稱為抗性澱粉,在人體腸道中無法被水解,但能在結腸中被發酵,其
性質類似膳食纖維。每公克平均提供2.8 大卡,低於一般澱粉4 大卡的熱量。近年的研究顯示,抗性澱粉可改善血脂代謝、改善便祕及減低罹患大腸癌及冠心病的風險,還有助於血糖的控制。

抗性澱粉依其來源可分成四類,

第一類(RS1)是澱粉酶難以接觸到的,多存在如蕎麥、高粱、小米等外層具有保護基質的全穀類;

第二類(RS2)是天然脫水澱粉顆粒,其結構排列緊密,使澱粉酶難以完全分解,以塊莖類植物,如馬鈴薯、
芋頭、山藥為代表;

第三類(RS3)是經過烹煮冷卻後所產生的糊化及再結晶的老化澱粉,將煮好的飯放入冰箱冷藏,隔日再食用,這時RS3 會大幅的提升;

第四類(RS4)則是利用化學方式純化出來的抗性澱粉。

抗性澱粉的建議量至今尚無定論,「亞太臨床營養」期刊的研究指出,歐洲民眾每日攝取的抗性澱粉量平均為3.2-5.7 公克,非洲為20-30 公克,中國大陸則是14.9 公克,而非洲人發生大腸癌的機率遠低於歐洲人。中國大陸的研究亦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,每日攝取30 公克的抗性澱粉,對於飯前、後的血糖都有明顯下降。為了健康效益,建議每日攝取至少20 公克的抗性澱粉。

如何由食物中獲得抗性澱粉?建議如下:
★主食來源多樣化食用白粥外,還可加入小米、紫米或燕麥等全穀類,可提升抗性澱粉含量。此外,1 顆60 公克的地瓜蒸熟後有1.4 公克的抗性澱粉,但冷藏後再食用,其抗性澱粉增加到3.4 公克,隔夜飯亦有相同的效果。
★善用根莖類與豆科植物:豌豆、菜豆、蠶豆、毛豆等含有豐富的抗性澱粉,同樣屬於主食類一份的馬鈴薯、山藥及芋頭,每份含抗性澱粉分別為9.7、8.6 及4.5 公克;而白米僅含有2.7 公克。
★保持食物的完整性:大部分的食物經過加熱後,抗性澱粉就會減低,而且加熱時間越長,使澱粉顆粒完全破裂,則抗性澱粉越少。如半碗紅豆粥含有4.5 公克的抗性澱粉,若久煮成紅豆泥時抗性澱粉只剩3.3 公克。食物經過研磨後,分子變小,也會影響抗性澱粉含量。一份煮熟的玉米有2.5 公克的抗性澱粉,若把玉米磨成玉米粉煮成玉米糊,其抗性澱粉只剩下1.1公克。均衡飲食原則下,不妨將天然抗性澱粉適量的納入平常飲食計畫,讓生活更加健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得麗生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